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因病毒传染源力强、又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截止2020年2月29日24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确诊病例79824例、累计死亡病例2870例,现在疑似85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51856例,港澳台地区累计通报确诊病例144例。国外累计确诊超过7000例,且部分国家呈快速上升趋势。
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于2月28日在日内瓦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至“非常高” 。但是,现有检测方式存在缺陷,如果严格按照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判断,因核酸检测阳性率低,2月5日,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确认了这种情况:“对真是这个病的病人,只有30%~50%的阳性率。通过咽拭子的办法,还是有很多假阴性的。核酸没有发现,但是实际上是的。”,存在大量的假阴性,延误治疗。而且咽拭子取样过程对于医护而言增加暴露风险;如果放宽标准,用CT阳性诊断可能又会提高假阳性率,因为各类病毒性肺炎在CT结果上的表现并无显著差异。
疫情发展至今,流行病学调查难度不断增加,尤其在非疫源地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随着返工人员的大量到来和各地门诊的正常开放(近一周来,全市发热门诊总量2万人次,发现疑似新冠肺炎病例145例),如何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抬头,我们急需寻找更多、更有效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诊断的准确率。
2020年2月3日,国内医疗大数据公司柯林布瑞联合创始人兼总体设计师秦晓宏先生作为研究发起人,联合柯林布瑞公司大数据团队、某大型三甲医院教授、医生及主任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段光荣副院长、李轶男主任、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戴元荣主任、李建宏主任,共同组成“大数据、战疫情”紧急研究团队,快速确定了以鉴别新冠肺炎与非新冠毒性肺炎为研究方向,通过对75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与以往90例非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脱敏处理,把流行病学数据、诊断数据、检验数据、影像报告数据、生命体征数据、电子病历数据等进行清洗整合,对临床数据的术语进行统一化处理,对缺失值、低样本量、离异值的数据进行剔除,通过Mann Whitney U Test(曼-惠特尼U检验)等方法,在柯林布瑞基于大数据的新冠肺炎与非新冠病毒性肺炎对照研究平台上,对照研究两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肺部影像学、合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及临床转归等方面的差异。
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团队经过三个星期加班加点的研究工作,在全球首次发现了新冠肺炎与非新冠病毒性肺炎在临床检验结果上有显著性差异的特征数据,尤其是粒淋比(NLR)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发现了新冠肺炎与非新冠病毒性肺炎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如下图:
如上图,通过观察对比两类患者的粒淋比(NLR)指标,我们可以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该指标的平均值较非新冠肺炎患者小42%,中位数较非新冠肺炎患者小64%,最大值仅为非新冠肺炎患者的44%,整体显著偏小且更为集中。
该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鉴别新冠肺炎与非新冠病毒性肺炎,用最常规的医学检验方法即可实现准确的鉴别诊断。大大提高了临床医生的诊断率,同时让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发现感染早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大幅度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发生率。为我国乃至全球打赢新冠肺炎这场疫情战提供了一把利剑!
除了对临床检验数据对照研究外,目前,该研究团队还在继续开展对发热、干咳、腹泻等各类临床临床症状进行对照分析;开展对患者是否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合并的基础疾病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对于新冠肺炎与非新冠病毒性肺炎,两者的基础疾病分别与预后的关系;开展对新冠肺炎与非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收住时间、转ICU时间、出院时间等各时间节点进行对照分析,研究两者的疾病演变差异等。
近期,研究团队将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详细的研究成果。我们相信,在临床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没有攻不破的难题,没有灭不掉的病毒,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